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

Apr 21th, 2024

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(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hoku, Formosa),為中華民國外交部於台灣日治時代在台北所設立之外交領事機構。 臺灣在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後,中國與臺灣自此分屬大清國與日本兩個不同的政權。 從一九二○年代開始,在臺灣的中國僑民便不斷向北京的北洋政府陳情,希望能在臺灣設立專門的機構,甚至透過官方的力量在臺灣設立華僑學校。 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,在臺中華民國僑民始轉向國民政府求助並獲正面回應。當時任職僑務委員會的黃朝琴,對此事曾經出了不少力。



一九二九年行政院通過在大日本帝國殖民地臺灣設立領館一案,一九三○年五月十七日外交部任命林紹楠為臺北總領事、袁家達為臺北副領事。 五月十九日,外交部正式決定在臺北設總領事館、在臺南設副領事館(後似未建成)。但至年底才與日本完成設領談判, 國民政府外交部同意日本在鄭州開設領事館,換取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於一九三一年四月六日開館。臺灣各地華僑商店與團體均懸掛中華民國國旗, 各地華僑領袖則來臺北參加開館儀式,臺紳辜顯榮、日本官員、英國領事等人亦到場祝賀。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降旗閉館,


歷任總領事
姓名 代理 到任 任命 免職 離任 領事職務
林紹楠 1930年5月17日 1931年3月27日 不適用 1932年9月10日 總領事
鄭延禧 1932年9月27日 1932年10月21日 不適用 1934年1月19日 總領事
郭彝民 1934年1月19日 1934年5月8日 1934年6月12日 1938年1月26日 1938年2月 總領事

主要工作內容:
  1. 替臺灣華僑登記國籍:臺北總領事館在開館後之首要工作,便是開始統計在臺華僑人數並登記國籍。根據一九三二年總領事館向外交部提交的《臺灣華僑登記報告》中指出, 在臺華僑已登記國籍者有三萬零六十二人。其中註明職業者有一萬六千三百零三人,主要為勞工。
  2. 保護與聯絡在臺華僑:每逢雙十國慶、農曆新年、元旦、蔣院長五秩壽辰、以及慶祝西安事變和平落幕,臺北總領事館便去函各地會館共同舉辦活動,並邀各地僑領前往臺北召開慶祝大會。
  3. 設立華僑學校:臺北總領事館之另一主要工作,便是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允許在臺開辦華僑學校,雖然歷任總領事一再努力,總督府從未同意此案。
  4. 核發臺灣人赴中國的簽證:日治時期,臺灣人的國籍普遍為大日本帝國,如果要前往中華民國,就必須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入境簽證。當時臺北總領事館便提供了核發入境簽證的服務,但是因需多收四圓查證費,曾引起臺灣人的批評。
  5. 接待訪臺的中華民國官員與團體:臺北總領事館派員負責接待抵臺考察的中華民國官員,其中較高層級的,便是在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舉行時,先後訪問臺灣的駐日公使蔣作賓與福建省主席陳儀。

林紹楠,為中華民國派駐日本統治下臺灣的首任總領事,與臺灣當地僑民聯繫密切,觀測到了中臺,中日、日臺間的非法貿易甚至軍火貿易。一九三一年十一月,曾密報:

近來中日奸商在台灣與閩浙沿岸間密輸貨物者絡繹不絕,其密輸入之貨物以白糖為大宗,海產及生果次之,間有軍火、嗎啡等違禁品大陸地點多在溫州以南、廈門以北之未開港,或有運至沿岸附近,轉裝漁船,或小船駁運,以掩人目者。閩省金門島及平潭尤為著名之密輸地。……邇且變本加厲,更有一二百噸之小型輪船揭青天白日旗公然在基隆裝載台貨,密輸中國者。



鄭延禧,字子俊,浙江吳興(今湖州(人,一八七八年(清光緒四年)生, 肄業於福州中西學堂。中華民國外交部駐俄使館二等秘書官,中華民國外交部駐俄使館參事,駐俄屬黑河總領事,中國駐蘇聯大使,駐臺北總領事。

一九三三年中日友好達到高峰,領事館舉行一場盛大的國慶酒會,地點在鐵道旅館舉行(原址在台北火車站對面的新光三越),當年鐵道旅館早已裝設升降電梯, 從天花板吊燈到地板,無一不是全台最氣派、最高級的裝潢,搭配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貼著牆面,各國使節紛紛蒞臨道賀,讓時任國民政府的總領事鄭延禧非常高興。


郭彝民,名郭枻,字彝民,別號則生,以字行,出生於吉林長春。一九二三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系,回國後於一九二四年八月任北京大學教授, 一九二五年二月任吉林法政專門學校教務主任,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日任駐日本橫濱總領事館總領事。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九日調任駐臺北總領事。